消费保 搜索

哈啰顺风车“舒适独享”秒变拼车闹剧,网约车乱象:收费猫腻、投诉无门?

消费保


近日,#花1400打独享顺风车拼了7个人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据悉,广西莫先生打哈啰顺风车回家,一家五口为了舒适特意选了“不拼车”,花费1400多元车费。然而司机沿途又多接了2个乘客,7座车满满当当挤了8个人,连两个座位间的空隙也塞了一个人。


此外,司机驾驶过程中还存在绕路及分心驾驶行为。尽管视频证据确凿,哈啰仅退款45元,引发舆论哗然。


哈啰方面最新回应表示,已经核实订单,车主确实有额外拼人情节。目前已永久封禁涉事车主账号,并向乘客致歉及提供补偿。未来对此类有违用户体验、有安全隐患的行为,平台绝不姑息、一律顶格处罚。


事实上,不仅仅是哈啰出行,其他出行平台的网约车业务也多次被投诉。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旗下的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受理网约车投诉28,844件,累计涉诉金额超2,232万元,有效投诉解决率高达72.84%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以来网约车相关投诉逐年上升,2024年投诉量高达11,726件,同比增长59.97%,2025年累计投诉量为3,330件。


数据来源:消费保

投诉维权点击这里>>>立即发起投诉


据统计,投诉排名前五位的网约车平台分别是“滴滴出行”“花小猪”“哈啰出行”“高德打车”和“嘀嗒出行”。其中,滴滴出行投诉占比高达39.63%,位居行业第一花小猪和哈啰出行分别排第二、第三,占比为12.10%和9.70%


数据来源:消费保


在投诉处理方面,T3出行的投诉解决率最高,达到87.82%花小猪次之,投诉解决率为86.45%。尽管花小猪的投诉量较大,但其投诉处理效果较为可观。相比之下,阳光出行、聚的出租、曹操出行等平台的投诉处理时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数据来源:消费保


上海的胥先生投诉称,他通过哈啰平台预订了顺风车的舒适拼服务。按照规定,舒适拼服务保证一车最多只载两名乘客,且价格相较普通拼车更高。然而,司机却通过其他平台额外接了第三名乘客。胥先生希望平台对此事进行处理,并给予相应赔偿。



据消费保数据统计,网约车行业主要投诉问题集中“收费问题”“服务态度差”“处理时效慢”和“退款纠纷”等方面。其中,收费问题占比最高,为21.64%服务态度差次之,占比19.77%


数据来源:消费保


广州的翁女士通过哈啰平台预订了一辆顺风车,和朋友两人同行,选择了拼车1+1模式,意味着司机只能载客两人。在下单前,翁女士提前与司机沟通,明确表示不承担高速费,司机同意后接单,翁女士随即支付了471元


然而,上车后,翁女士发现车主的副驾驶座位上载有其妻子和一条狗。随后,车主又提出要再接其他乘客,翁女士直言拒绝,车主却要求翁女士支付高速费,否则就赶他们下车。由于协商无果,翁女士一行人被迫下车,并立即向平台投诉。



平台客服核实情况后,表示可以退款461元(扣除已行驶的费用),但要求翁女士提供后续重新打车的行程信息。次日,翁女士提交了相关行程信息,可平台却回复称车主已提现,退款需等待车主充值退回。翁女士对此表示极为不满。



“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我就发起投诉,为啥还让司机提现?如果司机不再充值退回,我的钱就拿不到了?平台跟司机间的问题为啥要消费者承担责任!”


据了解,翁女士的投诉已妥善处理,461元退款已到账。



在涉诉金额分布方面,涉诉金额小于20元的投诉量占比39.14%,其次是金额大于100元的投诉,占比26.25%


数据来源:消费保

从投诉用户属性来看,性别分布方面,男性占比46.99%,女性占比53.01%。年龄分布方面,00后占比36.95%,90后占比43.73%,80后占比15.21%,其他年龄占比4.11%。


数据来源:消费保

数据来源:消费保


从投诉用户的地域分布来看,投诉用户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广州市以6.00%的比例遥遥领先,成为投诉热门城市之一。其次是杭州市和东莞市,分别占据着5.40%和5.36%的投诉比例。


数据来源:消费保


针对当前网约车消费投诉频发的问题,消费保研究院专家建议如下:

1. 选择正规平台和车辆:在使用网约车服务时,务必选择合法合规的网约车平台。上车前,核对车辆牌照、司机姓名、照片等信息是否与订单一致。若信息不符,可拒绝乘坐并投诉。


2. 注意行程安全:在行程中,开启网约车平台的行程分享功能,将行程信息分享给亲友。若发现司机有绕路行为,可要求其按合理路线行驶,否则可向平台投诉。不要接受司机提出的线下支付要求,所有费用应通过平台支付。


3. 妥善保存证据:行程结束后,保存好订单信息,包括行程时间、路线、费用等。若与司机或平台客服沟通,注意保留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


4. 合理维权:遇到问题,可通过平台内的投诉按钮或客服电话投诉。若平台未妥善处理,可向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若因平台或司机的责任导致损失,可要求赔偿。若平台无法提供司机的真实信息,可要求平台先行赔偿。


5. 关注平台规则和政策:在下单前,仔细阅读平台的计费规则,避免因误解产生纠纷。关注平台的公告和政策变化,了解平台对司机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文 | 李欣盈、胡怡

编辑 | 非鱼

数据支持 | 胡怡



投诉维权点击这里>>>立即发起投诉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