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8元“躺赚套餐”真相,线上代运营“割韭菜”?

“躺赚百万”承诺背后,是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近日,消费者覃先生在消费保投诉平台投诉称,抖艺(成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抖音等直播平台大肆宣传“线上开小店轻松月入十万”,诱导其购买18988元钻石版套餐,承诺提供“达人带货”“流量扶持”等服务。然而付款后,服务迟迟未兑现,店铺却因商品质量等问题被封,销售业绩化为泡影。
据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类似案例在多地频发,电商代运营行业“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服务严重缩水—维权举证困难”的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从“免费课程”到“高价套餐”
诱导消费套路深
据消费者戴先生、王先生讲述,成都旋风鸣学、绘屏教育等公司的套路不尽相同。先以“免费公开课”“线上红利期”吸引目标人群,讲师在直播中晒出虚假的“学员收益截图”,宣称“交钱即可由院长亲自带班”“三个月回本”。一旦消费者缴纳数千元基础费用,便立即被“升级套餐”话术包围。助理以“钻石版才能享受核心资源”为由,诱导消费者追加万元级费用。

消费保平台相关投诉
消费者王先生反映,缴费后所谓“边上课边接单赚钱”的承诺落空,课程质量粗糙,机构却以“违约金”威胁阻止解约。
店铺被封、资金被冻
服务严重“货不对板”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缴费后往往面临多重困境。成都旋风鸣学承诺的“TIKTOK店铺运营”服务实际仅提供基础教学,三个月销售额远低于承诺。
绘屏教育不具备教育培训资质,课程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消费者试图维权时,公司则以“合同条款”推诿,甚至“人间蒸发”——抖艺(成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址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消费者报警后警方称“需走民事诉讼”。

行业乱象背后的三重推手
据消费保投诉平台专家分析,此类乱象的滋生源于多重因素。
其一,监管滞后与执法漏洞。代运营机构多注册为“信息科技公司”,实际从事教育培训与电商服务,工商、税务、教育等部门监管职责存在模糊地带。
其二,平台审核机制形同虚设。抖音等平台虽出台《直播机构管理条例》严禁虚假宣传,但对MCN机构的资质审核仍存漏洞。抖艺等公司利用平台流量持续诱导消费,平台“健康分”制度对严重违规机构的清退执行缓慢。
其三,消费者认知偏差与侥幸心理。中小商家对电商运营缺乏了解,轻信“零基础躺赚”承诺,未仔细审核合同条款便匆忙缴费,事后难以举证。
维权困境
举证难、成本高、执法联动不足
调查显示,受害者普遍面临维权困境。首先,合同陷阱。机构在合同中设置模糊条款,将责任推给消费者,如“因商家自身原因导致店铺被封不退款”。
其次,举证困难。消费者需证明“虚假宣传”与“实际损失”的因果关系,但直播内容可随时删除,聊天记录易被篡改。
第三,执法联动不足。消费者报警常被建议“走民事诉讼”,而诉讼周期长、成本高,多数人选择放弃。
业内人士指出,此类案件涉及民事合同纠纷与行政违法的交叉,需工商、税务、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但目前“以罚代管”现象普遍,机构违法成本偏低。
与此同时,专家建议,加强跨部门监管:建立工商、税务、教育、公安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注册地址异常、偷税漏税、虚假宣传等行为“露头就打”;
压实平台责任:抖音等平台应完善MCN机构资质审核,对存在诱导消费的直播间实时监测,畅通消费者投诉通道;
提升消费者警惕:中小商家需增强风险意识,不轻信“暴富神话”,签订合同时留存证据,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
随着直播电商行业快速发展,代运营市场的乱象亟待整治。监管部门、平台、消费者唯有形成合力,方能斩断伸向中小商家的“黑手”,推动行业回归良性发展轨道。
文 | 张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