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网等婚恋平台,是感情鹊桥还是财富“镰刀”?

近年来,我国结婚率持续走低,但婚恋市场的热度却未减反增。众多婚介机构打着“专业红娘”“精准匹配”的旗号吸引消费者,然而背后却暗藏诱导消费、虚假宣传、服务缩水的乱象。消费者付费后往往陷入“退费难、维权难”的困境。

诱导消费“潜规则”
消费者步步惊心
据消费者郭女士介绍,她在与北京挚爱一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面谈时,被经理以“先交钱再介绍”的理由“诱导”支付19800元,后续又被所谓的情感专家“诱导”二次消费。

深圳的汪某、许某等人也遭遇类似套路,据消费者陈述,深圳爱来空间婚介服务公司以“系统使用费”等名目收取13800元,仅推荐4人,其中1人不符要求。而后,深圳爱来空间婚介服务公司又以深圳你和我情感咨询公司的名义与汪先生续签服务合同,价值近3万元,据介绍,套餐中同样存在虚假宣传。

许先生与深圳市珍爱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郑州第一分公司签订的价值1.5万的服务合同,服务过程中似乎问题亦层出不穷。这些案例似乎暴露出婚介机构惯用的“三步陷阱”:先以免费咨询吸引客户,再通过话术制造焦虑、诱导高额付费,最后模糊合同细则和服务试图逃避责任。

承诺与现实落差大
服务内容评判难量化
消费者与婚介机构的矛盾焦点往往集中在服务内容上。机构常以“介绍对象直至订婚”“一对一情感指导”等承诺吸引客户,但实际操作中似乎大打折扣。郭女士反应相亲对象与红娘描述严重不符,情感专家甚至将失败归咎于消费者自身;珍爱网虽称安排4人见面且评分满意,但消费者认为服务流于形式,未提供实质帮助。
更值得注意的是,机构常利用合同条款规避责任:将“服务期”及“介绍人数”等内容模糊化,以“已见面多人”为由减少服务频率,甚至将相关工作人员年假计入服务周期,本质均为缩短服务时间。此类行为或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更暴露了行业缺乏统一服务标准的乱象。
面对纠纷,消费者往往陷入投诉无门的困境。婚介机构多以“已提供服务”“主观感受难界定”为由拒绝退费。
法律层面,现有法规对婚介服务内容、质量、退费等规定较为笼统,消费者举证困难。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婚恋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23%,其中“虚假宣传”和“退费难”问题占比超60%。
行业诚信危机加剧
婚恋平台能否成为“鹊桥”?
在相亲网站与线下婚介机构并行的当下,消费者对“能否找到感情归宿”的质疑愈发强烈。某婚恋平台用户调查显示,超70%受访者认为平台存在“信息不实”问题,近50%表示遭遇过“诱导消费”。
行业乱象不仅消耗着消费者的时间与金钱,更在加剧社会信任危机。专家指出,婚恋服务本质是情感联结,若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服务质量,终将导致市场萎缩。
针对当前乱象,监管部门亟需完善婚介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期限、退费等条款,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同时,企业应摒弃“重营销轻服务”的模式,以诚信经营构建行业口碑。消费者也应提升警惕,选择正规机构并留存证据。唯有如此,婚恋市场才能真正成为连接幸福的桥梁,而非收割焦虑的“镰刀”。
文 | 张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