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上海!女子多次试管怀孕,乘网约车车祸流产,为何平台被判全责?

近期,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网约车司机违规驾驶致孕妇流产”公路旅客运输合同纠纷案,最终网约车平台被判违约,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共计赔偿乘客吴女士9万余元。
2022年1月,吴女士在某网约车平台打车前往医院产检。然而,因司机在驾驶中违规变更车道,意外发生车祸,吴女士在车祸中受伤,经医院检查,事故虽未直接伤及胎儿,但造成多处伤口、出血,导致胎儿难以保住,最终吴女士无奈做了流产手术。
康复后,吴女士将司机、租车公司、网约车平台一起诉至法院,并申请追加事故车辆的承保公司为被告。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中,吴女士通过网约车平台预约了网约车服务,双方之间形成公路旅客运输合同关系,而吴女士与保险公司、租车公司、司机并非合同相对方,上述三被告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考虑到吴女士经过多次辅助生殖手术才成功怀孕,故酌定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判决网约车平台赔偿吴女士9万余元。网约车平台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维持原判。


网约车平台作为运输经营方,负有保障乘客人身安全的法定义务。《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也明确指出,网约车运营服务中发生安全事故,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对乘客的损失承担先行赔付责任,故法院判定网约车平台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在网约车运营中,平台拥有派单的主导权,路程定价规则、责任限制等条款由平台事先拟定,平台发挥着组织、主导和调度的核心角色。乘客打车时,默认交易对象也是网约车平台,故与乘客之间构成公路旅客运输合同关系的是平台,而非具体的网约车司机。
在乘客乘坐网约车途中,受到非因乘客自身健康原因或乘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害时,网约车平台作为承运人,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平台依法对外承担责任后,可以再依约处理内部责任,如向司机进行追偿、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等。
此案为行业敲响警钟:平台不能以"中介"身份规避安全保障义务,其作为运输服务组织者,必须承担起全程安全责任,这一判决对厘清网约车运营中的权责关系、推动行业重视乘客权益保护具有标杆意义。

在消费保投诉平台,也收到很多相关投诉。




您怎么看?




本文综合来源 | @微博、@央视网、@工人日报、@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