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保 搜索

550万保单“馅饼”难消化!保险行业投诉激增,平安系公司投诉量居首

消费电子



日前,南京的孙先生投诉称,其72岁的父亲在2022年被中国人寿南京一分公司业务员杨某邀请参加公司活动,并被带到酒店听课。在此期间,老人购买了第一份保险,险种为“国寿鑫享未来两全保险”和“国寿鑫尊宝终身寿险”,保费10万元,缴费期为3年。


投诉维权点击这里>>>立即发起投诉

在之后的两年里,老人在高利息和免费赠送抗癌针的诱惑下,又陆续购买了多份保险。直到子女发现时,老人已累计购买了7份保险,总保费高达550万元。孙先生表示,签订合同时,老人的年收入被“包装”,且保单的购买日期和生效日期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老人受到误导并盲目购买保险。


孙先生向江苏的保险监管部门投诉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一分公司主动联系了他,并同意退还7份保险中的5份。


近年来,诱导购买保险的事件频繁发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消费保平台发布的《保险行业投诉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保险行业投诉量达7903件,同比暴涨210.65%,有效解决率仅为36.26%。报告揭示了行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头部企业投诉集中、高额涉诉案件占比上升等。


数据源于消费保

 

投诉维权点击这里>>>立即发起投诉




平安系投诉量居首,解决率分化明显




报告数据显示,平安人寿保险8.79%的投诉占比位列榜首,但其68.25%的投诉解决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众安保险投诉占比6.55%,位列投诉排行榜第二;平安财产保险投诉占比为5.79%,解决率仅为31.10%,排名第三。


与此同时,悟空保、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等企业也跻身投诉排行榜前十名。


数据源于消费保


上海的王女士日前投诉称她购买的众安宠物险每月缴纳100余元,在宠物意外受伤后花费总计3199元,随即联系众安工作人员按照理赔条款,理应报销2239元,然而众安保险以"无法核实真实性"为由拒绝理赔申请,王女士认为众安没有提供任何真实凭据。 王女士投诉后,众安以宠物带病投保为由再次拒绝理赔申请。


投诉维权点击这里>>>立即发起投诉


“说我初投保时提交的一张宠物照片看着像医院背景,拒绝理赔,那当时审核时为啥不提出呢?”王女士质疑道。


经了解,众安保险最终承诺的理赔金额为1000元,与实际应赔偿的金额存在一定差距。




虚假宣传、理赔纠纷成投诉“重灾区”




报告指出,在保险行业,虚假宣传占比15.23%销售误导占比14.21%、理赔纠纷占比13.70%,是投诉量最高的三大问题。消费者普遍反映,保险条款复杂、销售人员刻意隐瞒部分条款,导致实际理赔时纠纷频发。此外,扣款争议占比13.60%保单问题占比9.71%,也占据较高比例。


数据源于消费保


辽宁的张女士近日投诉称,她于2021年购买了平安人寿保险,并已连续缴费4年。当时,业务员介绍这款保险时声称会返还本金,并称其与银行存款类似。然而,迄今张女士才得知这份保险并不返本。张女士认为,保险业务员对保险条款存在虚假宣传。


投诉维权点击这里>>>立即发起投诉





高额涉诉占比超两成,退保诉求最集中




在消费者投诉案件中,从涉诉金额来看,3000元以下的投诉量占比最高,达到53.29%;20000元以上的案件投诉量次之,占比23.58%。低金额争议案件最为常见,大额保单也是投诉的主要来源,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保险行业在涉诉金额上呈现两极化趋势。


在消费者投诉诉求方面,退保诉求占比24.89%,为主要诉求;赔偿诉求次之,占比22.85%


数据源于消费保

 



广州投诉最多,80后成维权主力




据统计,保险行业相关投诉用户聚集城市中,广州市以5.44%的投诉量居首,上海、北京紧随其后。


 数据源于消费保


从用户性别占比情况可知,女性用户占比达44.06%,男性用户占比为55.94%;在年龄分布上,00后占比4.51%,90后占比34.90%,80后占比36.33%,70后占比24.26%。



 数据源于消费保


数据源于消费保


针对上述问题,消费保研究院专家认为,投诉量激增与保险业近年快速扩张密切相关,部分企业“重业绩、轻服务”的模式已不可持续。唯有通过透明化运营、提升服务质量,才能重塑消费者信心,推动行业长远发展。


Tip


同时建议消费者:


  1. 理性购买,谨慎退保。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购买时仔细研读合同条款,明确退保条件及可能产生的损失等关键信息,有退保需求时,应审慎评估自身风险保障需求。

  2. 提高警惕,理性维权。消费者务必通过合法渠道、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要轻信“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

  3. 维护权益,杜绝隐患。消费者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切勿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交给他人,以免被恶意利用或非法泄露,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及时保存相关证据。

  4. 若不幸遭遇欺诈,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 | 李欣盈

数据支持 | 骆文


投诉维权点击这里>>>立即发起投诉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