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中国平安误导购买保险,要求解释退款
消费投诉通
一、消费投诉摘要
消费投诉维权处理平台消费保收到用户投诉中国平安诈骗,期望退保、解释道歉。二、消费投诉地址
中国平安快速投诉入口:点击投诉中国平安三、消费投诉详情
江苏省的高某向消费保投诉称:“2021年9月13日,接到一个4009095511的电话,对方称是中国平安的工作人员,说我是优质客户,有个攒零花钱服务名额,大意就是每个月存一定的钱,并赠送保险服务,存满一年,就可以取出来,并且会有一定收益补贴,可以用来抵扣车险,觉得好也可以选择来年继续合作。因为我确实一直用的中国平安车险,又是平安官方电话,所以我并没有怀疑真实性。然后我加了她企业微信,加了企业微信后,又加了她私人微信,然后她后面一直用私人微信语音和视频跟我继续沟通,我按照她的提示,下载了金管家app,并按她提示拨打95511电话办理了她所说的赠送的保险服务。(这些内容2021年9月13号的通话录音里面是有的,我两次打95511申请重听录音,但是后面虽然有回复电话,但都不提录音的事,只是重复问我投诉哪些内容) 然后我收到了一份保单,当时我没有意识到不对,并没有查看保单。直到11月份,我接到本地推销电话,说我办了保险有礼品赠送,我跟他们提到我的保险满一年就提出来了,明年不一定继续了,他们很意外,说保单是不能提现的。然后我发现保单里完全没有他们说的攒钱服务内容,只是单纯的保险内容。然后我微信问她,2021年,11月16号,她通过95511官方电话,又跟我重新解释了这个服务内容,说这个保单是参加攒零花钱服务赠送的,攒钱服务数据在后台都是有记录的,而且说我遇到的是假借平安名义的可疑人员。因为是官方电话,我也没有继续怀疑。(比段有录音证据) 直到今年9月份,满一年,我再找她要求提现,她总是让我等,说已经在预约,问她要多久,也不明确说多久,然后每个月还在继续扣费,后来就直接不回复我了,才发现不对劲。然后打95511电话确认,根本没有什么攒钱服务。然后我就投诉,结果业务员说我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非企业微信,不能确定真实性,并且业务员已经离职,没办法再对他查证。后来我找到录音,要求他们调查听录音,他们说录音也没有问题。如果要退保,也只能退30%。我要求全部退给我,他们一再强调,保险过了犹豫期,不可能全部退保,因为我当时没有判断正确,我也必须为我的行为负责任,并劝告我,买保险应该找熟悉信任的人买。 后来我继续投诉,结果还是说不可能完全退保,即便投诉到保监局,还是同样转给他们处理,结果也是一样的。 95511他们不承认我被误导销售,即便我让他们去听录音,或者要求他们让我重听录音,他们也没有做到。也回解释我提供的录音。 ”高某的投诉诉求为中国平安退保、解释道歉。
四、消费投诉行业分析
据消费保平台2022年~2023年受理的金融保险-保险领域用户有效投诉问题显示,金融保险-保险较多的投诉问题为赔偿问题、诈骗、扣款问题、虚假宣传、保单问题等问题,另外,金融保险-保险的被投诉对象还有:平安保险、人民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华夏人寿、阳光人寿、中意人寿、太平洋保险、华安保险、华夏保险、天安财险、天安人寿、碎乐保、农银人寿保险、PaTica、大地保险、阳光财产保险、众安保险、前海人寿、新华保险等。五、消费投诉案例
【投诉案例一】投诉中国平安:平安人寿电话销售故意销售夸大收益,骗保72万元。用户刘某投诉中国平安称:“2020年,平安人寿总部保险电话销售告知我,每份保险27000元,交满十年。第六年开始每年平均返款22000元。2020年2月,我买了2份十年27000元、一份一年18000元、保险共计72000元。后收到邮寄合同。合同讲解员告知我与销售是宣传的一致,现保险公司客户告知我每份保险收益每年只有7800元,与宣传严重不符。因为电话销售只有电话录音。”
【投诉案例二】投诉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业务员欺瞒诱导购买保险,不知悉保险条款要求全额退保。
用户何某投诉中国平安称:“本人购买平安保险一份,购买的初衷是希望得到一份能够保障终身的保险,并且同业务员描述了自己的需求,平安业务员当时口头和我讲解的情况是购买的保险是终身保障,并且缴满年限就可将保金取出。然而县安在发现购买的保险和业务员描述的差距甚远,其一本分保险只保障到60岁,其二保金需要年满77周岁才能提取,本人在购买是并不知道这俩点,业务人员明显是在欺瞒诱导销售。向保险公司投诉并说明请款后,平安保险公司处理拖沓,本人一再打电话询问,平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没有给本人一个合理的解释,更没有给相应的处理办法。”
如果你遇到了类似问题,可以在消费保平台发布投诉,点击投诉中国平安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