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保 搜索

热搜第一!微信红包可以无需返还?

RR
本文综合来源 | @微博、@法治日报、@广州日报

图片

近日,#微信红包并非转账认定赠与无需返还#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引发广泛热议!


图片


图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借款纠纷案件,认定微信红包与转账性质存在区别,红包属于赠与,转账则属于借款,据此判令被告周先生偿还原告刘女士借款12900元。


1


微信转账和微信红包性质不同


据报道,刘女士诉称,2019年其通过微信认识周先生。双方认识不久,周先生便以经济困难为由,多次向其借款


2020至2021年间,刘女士通过银行转账、微信红包等方式累计向周先生转款15669元,后经多次催要均无果。对此,周先生辩称,涉案款项不是借款,是赠与。


法院经审理认为:

法院经审理认为,刘女士以微信红包、微信转账两种方式向周先生提供资金,微信红包自身即包含“赠与”之义,结合本案具体情形,刘女士出于对周先生生活的资助向其发送微信红包共计2769元,属于刘女士的赠与行为,无需周先生偿还。


关于刘女士通过微信转账向周先生支付的12900元,周先生虽辩称是赠与,但其并无证据证明刘女士就此曾作出赠与的意思表示,且考虑到周先生曾向刘女士借款还贷等情况,刘女士向周先生通过微信转账支付款项的应认定系其向周先生提供的借款,周先生应予偿还


图片


图片
微信红包并非转账认定赠与无需返还

据此,法院作出如上判决。法官说法:“微信转账和微信红包,二者虽均系通过微信软件操作付款,但应从微信软件的不同功能及属性上对两种付款性质加以区分认定。”


法官庭后提示,微信软件作为社交工具除具备日常沟通交流功能外还具备社交功能,微信红包则为微信软件社交功能的典型体现。微信红包设置的金额上限为200元,且名为“红包”,根据我国的民间习俗给付“红包”在通常情况下,意味着自愿赠与,无需返还


微信转账与红包不同,不具备“赠与”之义,其仅是微信软件设置的付款功能,是社会主体之间常用的付款方式之一。本案中,原告以微信转账主张成立民间借贷关系,被告如主张款项性质为赠与,其需要提交相应证据,否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01

网友热评

图片



您怎么看?


图片

消费保会员全新升级,焕新推出消费保障体验卡99元及消费无忧卡520元。畅享无需商家同意,平台先行赔付100元(消费保障体验卡)及1000元(消费无忧卡)权益,未使用权益可随时退款

图片

看到这里的保保太幸运了!

小编悄悄告诉您一个限时福利~

邀您

免费体验


消费保九周年大回馈,凡在全国各区县前100名购买消费保障体验卡99元者可享全额返,凡在全国各区县前10名购买消费无忧卡520元者可享全额返,手慢无先到先得,抓紧时间啦!
Limited time benefits

   有消费纠纷怎么办? 

1、搜索小程序【消费保投诉】投诉

2、点击消费保微信号底部菜单-我要投诉

3、百度搜索【消费保投诉】官网-我要投诉,进行投诉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