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至31日,我家未满18周岁的孩子趁着上网课之机,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我实名认证的微信账号登录《王者荣耀》,先后多次通过免密支付及人脸识别绕过验证功能,累计充值人民币198元,并联系客服申请未成年退款,但客服以“账号已实名成年”为拒绝,仅建议我提交资料走申诉流程,我的诉求是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及《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相关规定,腾讯公司应在3个工作日内全额退还198元充值款项至原支付账户。
我于2025年7月29号无意购买产品,于当天申请退款,29日当天申请退款后,首次遭拒绝,次日继续申请退款,要求填写理由,我如实填写,然后再次遭拒。属误充且并未消费,多次苹果商店平台及电话沟通未果,因充值金额较大,家中经济条件较差,经济压力很大,特地来此求助谢谢。
孩子在三年内非理性消费1700,客服只退1000,理想退费1500
投诉事由 本人系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现就其未经监护人同意,擅自使用监护人账户进行游戏充值,游戏公司以“使用成年人账号登录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所为及2023年曾犯过类似错误”为由,拒绝退费一事向贵方提出正式投诉,具体事由及诉求如下: 首先,关于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登录问题。我必须指出,这恰恰反映了游戏公司在身份验证和用户保护机制上的不足。游戏公司以“账号归属”替代“实际使用者”责任,回避核心问题。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游戏。然而,实际情况是,即使未成年人使用了成年人账号,系统也未能有效识别并阻止其进行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显然游戏公司没有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的实质审查义务,因此游戏公司应承担相应责任。 其次,关于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所为问题。根据游戏支付记录(可提供截图),充值行为发生在以下时段:2025年2月22至3月2日,寒假最后一周;2025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2025年7月18日至26日,暑假第一周。该时段分布明显符合未成年人假期作息特征,与成年用户行为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游戏公司以此为由拒退费,显失公平。 再次,关于2023年曾经犯过类似错误的问题。作为监护人,那次事件后,我已经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包括设置支付密码、限制游戏时间,并与孩子进行了深入的谈话,孩子也答应从此不会再犯。遗憾的是,由于青春期未成年人存在认知波动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另外完全隔绝电子设备不符合现实监护逻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但这并不应成为游戏公司拒绝退费的理由,相反,它应视为家长与公司共同面对和解决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问题的契机。 最后,游戏公司存在严重的技术与管理缺陷。一是防沉迷系统执行不力:实名认证流于形式,未采用人脸识别等生物手段验证实际操作者与账号是否一致,导致未成年人可冒用成年人身份。二是游戏机制诱导未成年人沉迷。比如登录门槛过低,仅需微信扫码即可无线时长登录,缺乏游戏中强制身份核验环节。成瘾性设计,新手引导简化、段位激励系统等机制针对性吸引低龄用户。 投诉请求 1.对在上述期间的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共计人民币2297元全额退款。 2.制度改进。包括但不限于如强制人脸识别登录验证,确保未成年用户在使用成年人账号时能够及时识别并限制其不当消费行为。 投诉人承诺 本人承诺上述内容及所附材料真实、合法
我于今年7月分发现小孩那手机充值游戏!申请退款不给退。
超卖会- > “超卖会活动未公示翻牌概率,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导致非理性充值。根据文化部相关规定,要求全额退款。” 根据中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及《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网络游戏运营企业需公示随机抽取类活动的概率规则。若活动未明确公示翻牌概率,已涉嫌违规。
我在和平精英误充了两个128,事情的起因是我不小心误点了,以为没过去,就又点了一次还是没反应,后来发现多充了两个128,我申请退款
我于2025年7月24日申请未成年退款,金额太少,使我无法接受,希望可以多退
我在2025年7月31日操作失误购买了皮肤,所以现在要求退款
未成年玩网页穿越火线游戏,偷偷的用大人手机进行消费充值,要求商家退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