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款超 5 万不用说明用途了?三部门新规解读! 消费投诉就上消费保
xfb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其中取消个人办理单笔 5 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 “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的硬性要求,引发广泛关注。

该征求意见稿已于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3日。回溯 2022 年,三部门曾发布规定,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 5 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需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此规定当时引发社会热议,部分公众认为增加业务繁琐性且担忧隐私问题,支持者则认为是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超 5 万元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 2% 左右,对绝大多数客户影响有限且不降低业务便利性。但该办法因 “技术原因” 暂缓实施。如今新规调整,体现监管部门在平衡洗钱风险管理与优化金融服务方面的进一步探索。

在金融领域,除了关注这类政策变动,消费者还常面临各种金融消费问题。以金融贷款为例,一些不法贷款机构可能存在虚假宣传贷款利率、巧立名目收取高额手续费、在贷款申请还需捆绑会员收费等问题。在其他消费场景中,如网购遭遇商品质量问题、商家虚假发货,教育培训行业遭遇机构跑路、课程货不对板,旅游消费中旅行社擅自变更行程、强制消费等情况也屡见不鲜。当消费者遇到这些问题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维权。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个有效的维权投诉平台 —— 消费保(https://m.xfb315.com/complaint/create?channel=wqgl)。消费保作为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者投诉平台,专业免费处理各类消费纠纷方面。操作流程简洁易懂,拥有 7×24 小时响应机制,能更高效推动商家处理问题,尤其适合没有投诉经验或投诉时间不充裕的消费者。无论是金融贷款方面的困扰,还是其他消费场景中的难题,消费者都可在上消费保投诉平台发布投诉。消费保已成功协调帮助数万名消费者解决相关消费投诉,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取款超 5 万政策的调整,反映了金融监管的动态变化。而在日常金融消费及其他消费活动中,消费者若遭遇不公,可借助消费保这样的专业平台,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