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还是“李鬼”?揭秘山寨App的诈骗套路
消消乐
数字化日益深入生活的今天,手机App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App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来了不法分子的“关注”,山寨App已经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工具之一,轻则植入广告、消耗流量、恶意扣费,重则盗取个人信息、网银、支付密码等,危害人民群众财产信息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反诈工作专班近期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知名厂商App的品牌和数据价值,仿冒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山寨App。
工业和信息化部反诈工作专班专家 甄真:仿冒App迷惑用户的套路大概分为两类,一种是追求1:1的高仿,使用与正版相同或者是高度相似的图标或者名称,我们近期发现一款超高仿的电商App页面与正版相差无几。另外一类则是通过虚构出某App的国际版、特价版,掩盖与正版App的差异,降低用户的警惕性。
据了解,这些山寨App往往通过广撒网的形式提高安装率、保留率,同时想尽办法规避监管。一般仿冒App不会在正规应用商店上架,通常没有经过安全合规审核,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违规获取手机权限等风险。
不是每个公民都能有那么多的反诈骗知识和警惕性,除了加强公民自身的防范意识,打击取缔这些不合法的APP,下架产品,断其源头才是关键。一经发现,严厉打击,不香吗?